您的位置:首页 >科技要闻 >

马未都的资产有多少(莫言马未都)

时间:2022-09-04 13:04:01 来源:

2008年12月1日,第三届中国作家富豪榜发布之后,首先引起人们的并不是位于榜首的80后代表作家之一郭敬明,反倒是位列第五的马未都引起了重大的反响。这马未都不是混古玩收藏界的吗,什么时候居然一声不响的搞起文学来了?

很多人尤其是在年轻群体中,知道马未都这个人完全是因为他上了许多的古玩鉴赏类节目,学识渊博,自己同时也实力雄厚,没事啊总能捡着漏。与别人不同的是,马未都捡漏的次数可以说是家常便饭,而且还是靠实力捡漏路,有一双别人羡慕不来的好眼力。

他当年捡漏倒腾的古董价值早已翻了上万倍,一个只要出现就只带古玩收藏标签的人,到底是如何踏足文学圈的呢?

马未都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马未都成名于文学圈,却扬名于古玩圈。

早年生活清苦

1955出生于北京部队大院的马未都,父母都是军人,因为政治原因革职下放了,这也注定了他从童年起就无法顺遂,小学四年级起他便没有学上了,此后他的学历也永远停留于此,而14岁到17岁这三年里他们一家进了东北五七干校。关于幼时,萦绕在马未都心中的更多的是父亲自责的叹息。

等到了他从东北五七干校出来之时已经是1973年,正值18岁的大好年华,不料他又被发配去上山下乡了,可以说从在过去的十几年,马未都的生活都是清苦的,在别人拿着书本享受学生时代的时候,等待他的只是命运的不公。等到他可以回到城里的时候,已经是1975年的时候了。回城的马未都到一家工厂做机床铣工,要是没有变故的话,几乎可以预见未来几十年他都是这么生活着。

《全家福》 骑木马的是马未都

虽然处于的境遇不太美好,也过早的离开了学堂,但是马未都从来没有放弃过对于知识的索取。他会去读书,无论是什么内容的书,他都会去看,不只看一遍,不只看一个版本,不止局限于看完就过,他会仔细地思考琢磨书中的一切,文字像是精灵一样跳动在他的脑海中,为他灰暗的日子照入了温暖的光,成为了他心灵的慰藉。

半路出家成为编辑创造奇迹

长期对于知识的撷取与积累,让马未都萌生出了创作的念头,在1980年他拿起笔开始创作。而马未都的名字,也在他拿起笔的这一刻开始,开启了注定属于他的辉煌。1981年的夏天,《中国青年报》刊登了一篇轰动了当时文坛的小说《今夜月儿圆》,这篇小说犹如一剂惊雷击中了看似平静实则快要干涸的文坛。

当时科技并不发达,人们获得消息来源的渠道主要就是报纸书籍,而发行量为500万《中国青年报》意味着当时在我国起码有半亿人看过他的这篇爱情小说。从此他的人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不再是碌碌无为的车工,他半路出家成为了《青年文学》杂志社的编辑。

马未都与王朔

虽然是编辑部学历最低的存在,每天所做的工作比较杂,但那时他的眼光却是无人能及的,著名的作家王朔、莫言、苏童都是他发现的千里马。当时为了发表王朔的《橡皮人》,马未都不惜与人大闹,连桌子都拍了,最后他赢了,赢得彻彻底底。《橡皮人》引起了巨大的轰动,让人惊艳绝尘。不仅如此,莫言、苏童的文稿都曾经过他的手。

马未都说:“中青社为我和顾城举行过大型座谈会,我是小说,他是诗歌。只不过就是我没自杀,我要是自杀了,我就跟顾城一样有名。”

转战影视圈后再次毅然退出,开始踏足古玩圈

80、90年代的文坛并不像如今这般清冷,纸媒也尚未进入寒冬,那时的形式可以说是一片大好的,就在这鼎盛时期,前途一片光明打了漂亮翻身仗的马未都却从文学圈消失了。

电视剧《渴望》

他的理由是:原来觉得文学十分神圣,从26到36岁最好的青春光景全都在文学上了,本以为可以一辈子弄文学,可10年间中国的文坛堕落了,文化圈变成了名利场。

于是挥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的马未都转战影视圈,与王朔以及刘震云等一起创立了拥有国内大批青年作家的“海马影视创作室”,著名的电视剧《渴望》、《编辑部的故事》就是出自于此,哪怕是倒闭了,他却因此为素材灵感集结了包括莫言、海岩等在内的20位作家创作了一部电视剧《海马歌舞厅》。

如此多有影响力的作家云集写剧放到现在都是是极为罕见的,堪称奇迹。不过正当这份事业干的如日中天的时候,马未都又功成名退了,他受不了影视圈这股子势利、赤裸劲儿,毅然转战古玩圈。

慧眼识珠成为捡漏之王

也就是在这个圈子,马未都一待就待到了现在,而他接触古玩也并不是毫无缘由的。在80年代末,许多的老艺术家们都还在世之时,马未都没事就喜欢往他们那里窜,因此他结识了大收藏家王世襄。

马未都与王世襄

每日里听着王世襄聊古董就像坐在戏园子里听戏一样,马未都如痴如醉,听得多了懂的自然也就多了。光有脑子没有实践那怎么行,于是在1982年的时候马未都拿着买彩电的钱去买了四扇钧瓷挂屏。从此开启了他开挂的捡漏史。

字画一般是很难被捡漏的,但是瓶瓶罐罐不同,大家并不会觉得说一个破瓷罐能有多值钱,再加上那个年代人们的文物意识比较薄弱,所以马未都经常一有机会就去各大古玩小摊或者村里捡漏。有一回马未都在逛潘家园的时候,路过一小摊,瞅见一瓷盖儿,顿时整个人经络都疏通了,心里面乐开了花儿。

观复博物馆藏品之一

当时他花了40块钱就把盖子拿下了,回家以后把它往一件青花人头罐上一盖,得嘞,完璧归赵。原来这个盖子竟然是他家中收藏有的一件瓷罐的盖子,完整的一套价值可谓是翻天覆地的。

马未都的捡漏完全是天时地利人和,而这样子得天独厚的条件再也不会有第二次,他的捡漏也从来不是偶然日积月累的实战早已造就了他一双慧眼识珠的眼睛,而他也通过各种古玩鉴赏类节目成为了捡漏之王。

提到他的名字依然还是会有人戏称马未都的上亿身家全是倒腾古董得来的!不过这都是玩笑话,大家都懂,他其实是一位知名的作家,同时也还是一个胆识过人、满腹才华的男人,也是古玩收藏圈的“马贼”马爷!

观复博物馆

出于对文物的珍视,马未都在1997年1月18日,单凭一己之力开创了国内首家私人博物馆——观复博物馆,博物馆中的大部分文物都是他毕生的藏品,最后他还将耗尽了心血的观复博物馆捐赠出去了。

“观复”出自老子《道德经》第十六章,原文是:“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

观复博物馆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意思是说:达到虚空的极点,安住於甚深的禅定之中;宇宙万物相互运作生长,我们得以观察到它们的本根源头。不论万物如何变化多端,终会回归根本。回归根本称作静,就是所谓的回归其本来自性。

“观”即看,“复”即一遍又一遍。世间万物你只有静下心来一遍又一遍反复仔细观察,才能认清它的本质。“观复”博物馆由此得名。

而活跃于各大银屏的他,一直都在为大家传播各种古董文化知识,提升当代人对于中国美学的认知,为古今文化的延续尽了自己的能力,着实让人钦佩。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