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科技金融 >

为什么会想一个人(为什么突然心里很想一个人)

时间:2022-11-12 14:05:00 来源:

忘不掉前任,是一场与过往回忆之间的心理角力。

分手带来的负性思维,导致这个创伤性事件和随之而来的抑郁心态,在意识层面,一遍又一遍地回放。

对于痛苦人们的典型反应是企图压制,尽快忘记,但是大量心理学上的研究已经证明,违背直觉去做那些自认为应该做的事情,并不是正确的做法,反而会使事实变得更糟糕。

这是后抑制反弹效应(Post-inhibition rebound effect)在影响你。

哈佛的心理学家丹尼尔·韦格纳教授(Dnaiel M. Wegner),是最早研究思维反弹效应的人。

在他的实验中,一开始他要求被测试者在第一个五分钟内不要想象一只白色的熊,指导他们努力抑制思维中的白熊形象,然后让他们用语言描绘脑海中所想,一旦想到白熊时就按铃。

而在下一个五分钟内,要求被测试者想象一只白色的熊,无需抑制思维,也不用接受语言指导,同样地,描绘心中所想,并在想到白熊的时候按铃报告。

结果,不断重复下来,第一个五分钟内按铃的次数,是第二个的两倍,结论也在后来被无数次验证。

这个实验说明了,努力压抑思维,刻意想忘记某样东西,会导致思维的报复性回忆。

丹尼尔·韦格纳教授通过这项实验,发现了“后抑制反弹效应”(Post-inhibition rebound effect),也就是我们说的思维的反弹。

有时我们会觉得自己的思维跟自己好像不是一个整体,明明想睡觉,但是思维却在乱窜,胡思乱想到凌晨;明明想忘记,思维却一直提醒自己那些想忘的记忆,主动抑制思维,却引起了反弹。

1、这种反弹效应在遇到一些情绪性事件(emotionality)的时候更容易发生

各种各样的感情是人们在长久的社会生活中最需要抑制的一种东西,这比想象一只白熊更容易激发后抑制反弹效应。

研究者们在一项实验当中,让被测试者写下自己生活中发生过的情绪性事件(比如考试考砸、被喜欢的人甩等等),和非情绪性事件(比如今天中午吃了什么,一件玩具等),然后用被测试者写下的事代替“一只白熊”,进行白熊实验,最后发现情绪性事件比非情绪性事件更加容易引起思维的反弹。

强烈的情绪性的内容,因为思维的抑制,而更快的回到了大脑的意识层面。

产生大量负面情绪的事情,例如遭遇战争想要走出创伤性应激障碍的人,一闭上眼就感受到家庭暴力阴影的人,经历着失去至亲的痛苦的人,失恋后拼命想忘记前任的人……他们或多或少,或轻或重,都为后抑制反弹效应所困扰。

压抑感情对我们来说更难,因为情感中充满了情绪,你所忘不掉的并不是事物本身,而是包含着你对事物的情绪,尤其是痛苦,对于失恋的人来说,爱而不得的痛苦,比一时冲动的喜欢更难放手。

2、越是压抑自己,反弹效应越强烈

为什么痛苦的思维,不能按照我们的初衷,规规矩矩地忘记某件事呢?为什么越是压抑,越要被反弹呢?

韦格纳教授认为这是一个“精神控制讽刺过程”。

当你想要停止某个重复的思维时,你的意识是这样的:

先寻找其他的事物转移自己的注意力,然后大脑会无意识地检查你是否成功地转移了注意力,检查的过程意味着你在脑海中寻找那件被压抑的事,看看大脑是否还在想它。

然后麻烦来了,任何你找到的与它相关的记忆,都会激发思维的重复,检查的继续,然后你就陷入了无法遗忘的怪圈。

一遍遍让自己忘记想忘记的事,其实是一遍遍想起。所以你越是压抑的那些东西,他们反而会以更加强势的姿态回归。

许多人无法忘记前任,不一定因为自己有多爱,可能是因为自己努力压抑思念,反而因反弹效应一次次回忆起在一起的点点滴滴。

不听指挥的思维就是这么讽刺,你所做出的忘掉前任的努力,比如删掉情侣照片,扔掉他的东西等,就像一个减肥的人在拼命抑制食欲,最后却导致了暴饮暴食。

3、面对心中的“白熊”,反弹效应才会减弱

心理学家认为,在面对难以忘怀的痛苦时,转移注意力只能起到微乎其微的作用。因为用来分心的一切都只是替代品,替代品让我们逃避面对真正的自我。

在面对一些无法愈合的重大创伤时,心理治疗师们更建议采用一种接受模型治疗方法,即让你直面心中的“白熊”,想起的时候不必压抑自己。

如果你觉得自己忘不掉前任,你一定会因为忘不掉这件事而焦虑,焦虑的情绪引起的负性思维立刻便会引发后抑制反弹效应,最好的办法,就是借鉴治疗师们的接受模型治疗方法。

这种方法提倡接受“白熊”,如果前任是你心中的白熊,你就得接受对方已经住进自己心里这个事实,即便回忆充满不快,也要一遍遍在脑海中描绘事实。

·仔细来分析这个事实,你忘不掉前任的什么?

前任对你太好前任伤你太深,对你不好不甘心,认为本可以有更好的结果

让我们来看看这几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前任对你太好】

大多数人都说过这个原因,“前任对我太好了,我怕以后再也找不到像他对我这么好的人了”,但是大多数人都想不明白,前任对你的好,是你一味索取的结果,如果不想失去对方的好,为什么不主动付出,想办法把前任变成现任呢?

【第二种情况,前任对你不好】

如果你清醒地知道前任对你不好,自己还无法离开他,说明你们正处于畸形的依恋关系。人格不健全,渴望渴望爱,对前任有超出正常范围内的依赖,此时,心中的“白熊”不是前任,是喜欢受虐的自己。

不安全的依恋模式里,被伤害后努力想忘掉时触发了后抑制反弹效应,你不能接受,以及不能认清的,是自我的不成熟和人格上的缺陷。恋情失败,只是催促你更快的认清这一点,更快的接受自己的不完美,不要让前任成为你的情感寄托和挡箭牌。

【第三种情况,不甘心】

报复性回忆中,充满着被甩的意难平。那个令自己意难平的人,仿佛戴上了光环,他的优点被放大,缺点被忽略,在分手后这个人好像成了自己最不愿意失去的人。

你一定想过如果时光倒流,你多理解对方一点,发生矛盾的时候及时地沟通,会不会就不是现在这个样子,正因为这样的想法,你觉得分手分的那么仓促,那么不甘心,本来两个人都耐心一点,未必就不能白头到老。

而且,不甘不会单独存在,它往往依附于对前任不同程度的情感。没有人会承认他忘不了只是不甘心,因为不甘当中夹杂着对前任复杂的爱,既恐惧改变自己迁就对方的未知感,又不想因为自己的无能而错失真爱,纠结中焦虑的情绪不断发酵,到底该怎么办呢?

心理学家们的研究成果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他们告诉我们,只有接受“白熊”的存在,才能找到真正的出路。

是继续遗忘,还是尝试挽回。

就把这个问题当成白熊,不要问别人要问自己。

忘不掉的是什么,自我的真正需求是什么,对上一段感情还愿意付出多少东西。

后抑制反弹效应不过是心理作用,严格来说并不是你真正的心理需求,忘不掉不代表你还爱着前任,你可能在逃避走出自己的舒适圈,可能没有看清自己的人格缺陷,也有可能是真爱一个人,直面的意义就在于剖开意识层面,到达潜意识找到真正的心理需求,拥抱那只迷雾后的“白熊”。

我们多数人对于是否要挽回的焦虑,其实都是源于对未知的恐惧,我们要承认我们就是生活在一个很焦虑的时代①,其实你不是不知道该怎么办,只是不敢吧,所以才要抑制思维,但却触发后抑制反弹效应,被更强烈的痛苦反噬。

其实从分手的那一刻,我们就应诚实地面对自己的感情,把分手当做自我成长的机会,该学着往前走的就继续往前走,后悔了想珍惜对方的就去珍惜对方。感情这件事,不多做交流的话,永远也别想预知它接下来的轨迹,我们能做的,唯有活在当下,抓住机会,不负真心。

Ps:①来自《亲密关系必修课:遇见更好的自己》

心理测试:测试前任最想对你说的一句话

1. 在一起时你们是否会因为一些小事争吵?

是的,经常觉得很累 —2

很少为了小事争吵 —2

偶尔会,但很快就能和好 —3

2.你认为你是一个喜欢自我反思并愿意改正错误的人吗?

是 —3

不是 —4

3.TA是否会把自己的烦恼主动告诉你?

经常说—5

不怎么说 —4

4.你会把你们恋爱的过程跟你的父母说吗?

事无巨细,经常跟我爸妈吐槽 —6

偶尔他们问起来就说一下 —5

几乎不说,没啥好说的 —5

5.面对你想要的东西,你愿意花费多少精力去获取?

一切随缘,是我的终归是我的 —7

努力一下,说不定能成功—6

拼尽全力,我想要的都要得到—B

6.你们分手是因为出现了第三者吗?

是—A

否 —7

7.分手后对方是否主动联系过你?

是— D

否 —C

完整版测试题及答案可私信获取

我是雨宸,一枚情感咨询师,知道的比你想到得多。有情感困惑可私信或评论咨询。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