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IT业界 >

为什么粽子有角(粽子)

时间:2022-12-04 16:04:39 来源:

端午节包粽子,吃粽子,已成节日的主角,我们在品尝粽子美食时,你可知道,粽子还有一个雅称“角黍”,你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吗?它是怎么来的呢?下面我就为大家聊一聊。

我们知道,粽,是“宗”字加一个米字旁组成。《说文》曰:“宗,尊祖庙也”。由此推想,当初创造“粽”这个字可能是因为粽子是以米为主的一种祭品。

我们还可以看到《续齐谐记》中说:“屈原五月五日投汩罗而死,梦人哀之,每至此日,竹筒贮米,投水祭之”。

所以,古时人们就是把这种用米做的食品当作祭品使用,一直延续至今。端午节吃粽子,成为人民群众一个传统习俗。

为什么粽子又叫“角黍”呢?据记载,春秋时期,人们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当然,另外也有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

晋代周处《风土记》云:“仲夏端五,烹鹜角黍,端,始也,谓五月五日也,又以菰叶裹黏米煮熟,谓之角黍”。可见,从晋代开始,粽子又有了“角黍”一名。为会么把粽子称角黍呢?原来晋代包粽子用的原料是“黍米”,并开始用菰叶包裹使之成角状,称“角黍”。

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中,清楚说明用菰叶裹黍米,煮成尖角或棕榈叶形状食物,所以称“角黍”。

这就是说古时由于我国北方产黍,人们那时多用黍米做粽子,包成角状,称“角黍”。

到了唐代,粽子又称为“角粽”。唐代诗人郑谷就写有“诸闹渔歌响,风和角粽香”之句。

而且,从唐开始,人们还用秔(粳)米包粽子,史称“秔米粽”。这可以从唐代诗人元稹有诗云:“彩缕碧云粽,香秔白玉团”。因秔米粽不包馅,更显得洁白如碧玉一般。明《析津志辑佚》也提到说:“五月天都庆端午……光禄寺酒、枣糕、蜜枣糕、秔米粽”。

粽子也称“裹蒸”。根据明代王志坚《表异录·饮食类》中记载:“南史大官进裹蒸,今之角黍也”。这就是说,古人曾根据粽子通过包裹蒸食的过程和特点,又把为粽子称为“裹蒸”。

到了明清后,民间的粽子大多用糯米来包裹,因此不叫角黍了,只称粽子。

图片来自网络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